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2023年是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这一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关键一年。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高等教育在2023年实施了诸多改革,涉及综合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
1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与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基于对339所中国头部高校(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92所地方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工作动态的大数据分析与统计,结合专家研讨会评议结果,正式发布2023年中国大学改革十大主题词,以期为高校深化改革、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供启示与借鉴。
1.基础学科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
2023年以来,不少高校在调整基础学科布局方面有新举措。2023年7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对学校数理化基础理科优化调整,包括在理学院化学系基础上成立化学学院、数学与统计学系和物理系分别调整到信息学院和工学院。2023年7月17日,河海大学成立数学学院。2023年9月24日,深圳大学成立数学科学学院,设有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等。2023年12月18日,浙江大学成立物理高等研究院,深化基础学科建设。
2.ChatGPT进高校
自2022年底ChatGPT正式上线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引发广泛关注。高等教育应该“抵制”还是“拥抱”人工智能,以香港高校为代表的大学在规范人工智能使用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2023年6月宣布校内全面启用GPT服务(包括 GPT-4、ChatGPT),成为国内率先在校内全面启用GPT服务的大学,并制定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GPT服务使用管理规定(试运行)》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香港大学则承诺从2023学年起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GenAI)纳入教学环境。目前,香港大学已为教学人员免费提供ChatGPT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并设置培训与在线课程以确保有效使用。
3.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急需关键领域,培养行业领军人才。2023年,多所名校相继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围绕各自学科优势,培养高层次工程人才,促进产教深度融合。2023年9月13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入选名单,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4所高校入选。加上此前公布的10所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达到24所。
4.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10月,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数据显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六大方阵,美国以绝对实力领跑,中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为第二方阵的代表国家。尽管中国在第二方阵中领先,但和美国仍有不小差距,尤其在世界人才中心度这一指标上差距最大。为克服“人才”短板,各头部高校在2023年纷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造有利条件提升人才竞争力,服务国家建设世界人才高地和高等教育强国。
5.专业博士扩招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博士招生规模从2011年的6.56万人,扩招到2022年突破13万人。2023年,博士生的在校生规模达到55.6万人,是2012年的2倍。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显示,未来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还将大幅度提高。
2023年10月以来,多所985高校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与往年相比,学校计划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再次增长。《西安交通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显示,计划招收博士2100名,与2023年计划招收人数1800名相比,招生规模明显扩大。《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显示,博士招生规模已由2022年的3000名左右(含医学院),到2023年招生3200名左右(含医学院),而2024年招生规模为3500名左右(含医学院)。《南开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表明,学校2024年预计招收博士1500名左右,对比2023年预计招收人数1400名、2022年预计招收人数1300名,继续上涨。
6.新型研究型大学
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包括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2023年,国内又有包括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筹)、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等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取得办学突破。
2023年11月,西湖大学将正式启动创建医学院,以培养顶尖医师科学家为目标,致力于医学创新和临床转化。福耀科技大学由企业家曹德旺发起,定位为“高水平理工科研究型国际化大学”,2023年主体建筑(含三十四栋大楼)已全部封顶,内外部装修等也已接近尾声,并在2023年5月宣布聘请中科院院士梅宏担任学校校长。东方理工大学是由企业家虞仁荣设立的教育基金会举办,定位为“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将采用国际名校通用的“准聘-长聘”制度,同时实行课题组负责人(PI)制度,打造世界顶尖教学和科研团队。
7.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到:聚焦国家战略和关键产业发展急需,加强战略紧缺和新兴交叉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高校在2023年持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北京邮电大学立足学科特色,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出台了《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围绕“新的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以“专项政策护航+优质资源倾斜+顶尖师资汇聚+实践训练支撑”为特色,探索建立“强数理基础、重学科交叉、融人文素养”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鼓励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勇攀科技高峰、敢闯“无人区”。202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携手,联合开设本科与博士相衔接的“协和医班”,按照“4+4”学制进行人才培养。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各大学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以及已有医科基础和医工交叉实践,培养多学科背景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8.中国高校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2023年以来,高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特别是在“走出去”方面有不少新突破。2023年1月9日燕山大学与美国托列多大学在北美洲共同建立“燕山大学托列多学院”,这是燕山大学在北美洲建立的第一家境外办学机构。2023年5月18日,西北工业大学和“阿里·法拉比”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
9.辅导员制度创新
2023年是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70周年。2023年2月22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2023年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到: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完善辅导员素质能力标准,建立更加突出工作实绩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构建符合辅导员队伍特点的职业发展体系和岗位晋升制度。
2023年9月,天津大学设立1200万元的“天大辅导员”基金,专门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这是全国高校首个支持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项基金。12月,天津大学宣布将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大幅提高,薪酬对标教学、科研类人才,参照事业编制教师发放工资,并提供各种福利,其中首席辅导员A岗的工资加补贴可达百万年薪,引发社会关注。
10.国优计划
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国优计划”),强调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国优计划”首批试点支持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任务,从2023年起,每年每校通过推免遴选不少于30名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理学、工学门类有关学科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或教育硕士,同时面向在读理学、工学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重点为中小学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学生培养。